陕西省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考核工作简报第1期
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
可复制经验做法
编者按: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培养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建办市函〔2024〕10号),推广各地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其中,我省多措并举培养自有产业工人、推进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以赛代练推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3条可复制经验做法受到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其他省份经验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一、多措并举培养自有产业工人
结合我省建筑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等城乡各类劳动者,组织实施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农民工素质培训。开展农村工匠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借助职业院校力量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依托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加大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力度,指导有培训资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自有工人的技能培训,鼓励市场化培训机构发挥优势和特色,提供“送教上门”“送教进企”,采用“集中培训”与“分阶段培训”、“施工现场培训”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2023年全省技能人员培训取证共22311人,同比去年增长223.8%,扎实推进了自有产业工人队伍的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省建设教育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心结合“大兴调查研究”主题教育活动,成立了调研小组,深入到“旬阳建工”建筑劳务队伍进行调研,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鼓励企业整合劳务资源,组建自有建筑劳务公司,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农民工吸纳到专业作业班组,鼓励与建筑施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进而不断提升专业作业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特色优势,坚持能人带动品牌,通过发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制度,加强专业班组的职业培训,逐渐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知识型转变,培养劳务作业领军人物,形成以“建筑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砌筑工”为主的精品工种,打造“技能型”“品牌型”劳务企业,引导小微型建筑劳务企业做专做精,全面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三、以赛代练推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示范、带动作用,省建设教育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心在技能竞赛引领作用上持续发力,紧扣传统工种、新型工种和民生安全工种,设置比赛项目,培养选拔了一批产业急需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激发大赛聚合效应,带动各行业顶尖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质培训资源之间密切联动、深度融合。在健全表彰激励制度上持续发力,建立以政府表彰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激励体系,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结合我省实际,印发了《关于职业技能竞赛选手办理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的通知》(陕建发〔2023〕1233号),加强了新时代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两届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向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推送了9名选手,其中陕西建设技师学院刘伟荣获焊工一等奖,授予“全国技术能手”,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汪江荣获焊工二等奖,陕西建工集团第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张万军荣获装饰装修工三等奖,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何成文等5名选手荣获优秀奖,并授予陕西省建设教育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心优秀组织奖。职业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为行业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艺、交流切磋的平台,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住建行业职工队伍精湛的职业技能和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在全行业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激励引导了更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四、其他省份可复制经验做法
重庆市鼓励建筑企业培育自有工人。一是壮队伍,印发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试点工作方案,解决如何培育自有工人的问题。二是打通道,创新自有工人培训考核体系,解决建筑农民工身份转变的问题。三是给激励,出台激励政策并调增职工教育经费、安全文明施工费,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四是强培训,构建多元培训体系和搭建免费培训平台,解决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的问题。五是抓从业,强化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管理,解决人员到岗履职的问题。六是压责任,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和在危大工程中全面推行自有工人施工,解决持证上岗的问题。七是打好组合拳,加强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总工会等部门联动,在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组织管理等方面齐抓共管,解决工作合力的问题。
江西省赣州市强化政府财政补贴支持建筑产业工人培训。鼓励采用网络教育、技能提升培训、学徒制等方式培养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赣州市人民政府印发《赣州市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赣市府字〔2023〕17 号),提出对建筑企业培训本企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取得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的,由企业注册地财政按每培训1名建筑高级工补贴200元、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补贴300元、现场管理人员补贴400元的标准发放,提高企业主动性。
浙江省温州市积极推行“智能建造+产业工人”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建立项目库、班组、库、设备库和核心产业工人的“三库一核心”模式,与四川阿坝、叙永等劳务输出地区开展战略合作,签订定向定点合作协议,培育熟悉智能建造技术和操作的产业工人,为温州市工程建设服务。截至 2023年底,已有喷涂机器人、测量机器人等10余项“智能建造机器人+产业工人”模式在温州市多个项目试点实施,已培育3515名智能建造产业工人,助力温州市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工人培育试点工作。
四川省叙永县加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成立县建设劳务开发服务中心,建立县、乡镇、村、社(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与中建八局、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在“家门初训”“ 学校集训”“工地实训”“ 网络复训”的建筑产业工人培育模式基础上,开发钢筋工、砌筑工、测量工、试验工等9个工种57个建筑职业技能培训视频,制作93项VR安全体验和质量样板课件,利用“工匠宝”软件实时掌握学员培训和就业情况,对建筑工人进行精细化管理。截至2023年底,叙永县建筑产业工人达到6.75万人,常年建筑务工工人5.12万人,人均年收入9.8万元。
四川省自贡市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基地。积极培育推广“富顺建工”特色劳务品牌,促进建筑农民工向技术人才转型并有序输出就业。依托“四川省省级劳务培训基地”“自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采取专题辅导、实际操作、专业技能讲授与案例分析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为10万余名建筑产业工人进行培训,提供就业15万余人次。
安徽省和县大力推动新工种建筑产业工人培养基地建设。以和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以绿色建材产业园为依托,通过夜校、现场实操、合作办学等方式搭建建筑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等新工种专题培训。近年来,共培训2.65万名建筑工人,3200人次取得了建筑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河南省漯河市双随机巡查技能工人配备情况。要求各建筑企业按照施工进度落实施工现场技能工人不同工种、技能等级配备比例要求,组织安监、质监、稽查、监理等单位对在建工地现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巡查,发现建筑企业现场从业人员未达到持证上岗率要求或存在无证上岗情况的,责令限期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培训,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
广东省深圳市建立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训练体系。训练等级划分为入门级、初级、中级、高级、工匠级,打通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晋升通道。将建筑企业产业工人训练开展情况列入信用评价体系加分项,参训并获得证书的产业工人数量占企业一线工人总数80%-90%之间的,得3分;占90%以上的得4分,推动建筑企业注重培育产业工人,提升工人技能水平。
(编辑:周文晶)